第515章 平虏伯(1 / 2)

总算回来了!”

温越率领着凯旋的大军北上,当他们踏入京师地界时,整个京畿地区都为之震动,沿途百姓夹道欢迎,场面热烈非凡。

京师的官员们,包括内阁辅臣等高层人物,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迎接仪式,以表彰他们的英勇与贡献。

皇帝颁下圣旨,对温越及其部队犒赏,并给予了丰厚的赏赐,包括金银、绢布等珍贵物品。

除此之外,温越还被授予了“平虏伯”的爵位。

在勋位方面,初授的骠骑将军,加授的龙虎将军,达到了正二品武官的高位。

圣旨中提到,鉴于平虏伯征战劳累,应尽快返回关外进行休整。

温越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含的深意,崇祯帝似乎担心他继续在外征战立功,同时也忧虑辽东地区的稳定。

因此,温越并未在京畿附近久留。

而是在四月中旬,终于到达了山海关外,永平府地界。

进入永平府,一眼就看出这永平府的变化之大。

首先是有着平坦宽阔的道路,路面由沙石铺就,掺杂了石灰泥水以增强坚固性。

道路设计宽敞,足以容纳数辆马车并行,中央略微隆起,两侧设有排水沟,路旁还种植了树木。

每隔数里,就设有一座小亭供行人歇息。

在永平府山海关,必经之路的迁安县。

这里建有一片规模宏大的收容营地。

每当有流民入境,这里便负责进行检疫检验。

等流民他们恢复体力后,有序地将他们分配到关外各处。

这种制度运行得井然有序,可以有效管理流动人口。

每一位初次踏足此地的旅者,都会被眼前所见的景象深深震撼.

一股前所未有的宏大气象扑面而来。

在随军的队伍中,不乏来自河南等人的军民士绅。

他们随军北上,想跟着青牙军前往他们口里的桃源之地。

这些人中,有的坚韧不拔地跟随到底,有的则在途中离去。

此刻,看到面对这片新天地,都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喜悦:“关外之地,果真别具一格,这还没有踏入境内,果然是桃源之地,令人心旷神怡。”

许多人注视着那条平坦宽敞,直通关外的官道。

不禁赞叹连连:“这条道路,真是太好了!”

相比之下,大明各地的官道因长期缺乏维护,尤其是北方地区,早已破败不堪。

不仅遍布坑洞,而且经年累月的风沙沉积,使得道路尘土飞扬,雨天更是泥泞难行。

反观这通往关外的官道,无论晴雨天气,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通行条件。

看到随行的士人与百姓们对此景致赞叹不已,身边的青牙军将士们不由得心生自豪。

因为,这就是他们出征在外,日夜思念的家园,关外。

顺着这条宽阔平整的官道前行,两旁是无边无际的麦田。

随行的士人和百姓再次惊叹不已。

尽管这里与大明其他地区一样面临干旱挑战,但这里的水利设施建设得十分完善,民众的组织动员能力也相当强大。

许多人在心中暗自感慨,虽然这里的水资源不及南方充沛,然而凭借这些各种取水机器、修建的水利,确保粮食丰收应该不成问题。

如今乱世,能够安居乐业、衣食无忧,已然是人们心中的理想乐土。

因此,很多随行之人更加坚定了决心,打算在此地扎根落户,就算不行也要在永平府定居,把这里成为自己的新家。

在军队即将抵达迁安城之际,道路在此分岔。

一边通往山海关和关外,另一边往南则通往永平府等地。

情报早已传来,永平府兵备马溪国等,以及迁安城守备祖季,以及数万百姓都都在路口附近等候迎接。

此外,青牙军的留守的将领种才限、杨东国、雷病显、黄金玉、应尽乙也在此等待。

温越心中也满是期待,催促着自己的坐骑前行。

不久,他便看到了前方密密麻麻的人群,仿佛无边无际,聚集了无数人。

当温越的旗帜出现在视野中时,人群沸腾起来,震天的欢呼声此起彼伏:“平虏伯,大将军!”

“平虏伯,大将军!”

温越望着涌动的人群,挥舞的手臂,激动的人们,不禁眼眶湿润。

这就是家乡,这都是他的治下军民百姓啊!

他坐在马上,向人群挥手致意,这更加激发了人们的情绪,欢呼声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,人群也随之涌动。

在欢呼声中,温越来到了众人面前。

不论是马溪国,还是祖季,以及其他官员将领,他们齐刷刷地跪拜在地:“拜见平虏伯。”

温越环视众人,片刻后说道:“请起!”

众人站起身来,兵备马溪国依旧面容方正,胡须垂胸,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。

他从地上站起来后,丝毫没有因为以下属的身份向温越行礼而感到尴尬或失落。

马溪国赞叹道:“平虏伯斩杀叛贼,建立了非凡的功勋,下官为您祝贺,为平虏伯祝贺。”

温越微笑道:“为大明贺!”

这时,祖季激动地注视着温越,突然高高举起手臂,大喊道:“大将军,万胜!”

“万胜!”

首先,青牙军的将士们跟着高呼。

随后他们的声音点燃了在场人群的激情,场面瞬间沸腾,数不清的人全部加入了高喊的行列,最终汇聚成了一个声音:“万胜!万胜!万胜!”

这如排山倒海般一波接一波的呼声,在场所有人都感到无比荣耀。

随后,温越谢绝了祖季入迁安城休息的邀请,决定出关前往靖安祠,先安葬阵亡的将士,祭奠英灵。

在征讨流寇的半年时间里,青牙军也有数百人伤亡,其中阵亡者一百多人。

由于距离遥远,不可能将尸体运回家乡,所以都是带回骨灰和衣物安葬,并将灵牌请入祠堂内供奉。

阵亡将士的遗物,如盔甲、兵器、马匹等,则归他们的家人所有,可作为家族遗产传承下去。

温越的军队还效仿了戚家军的做法,对待阵亡的战马同样给予尊重。

战马死后,不会被剥皮食用,而是取下耳朵与马蹄与其主人一同安葬。

战马虽然不能言语,但它们与士兵一样享有相同的待遇。

在温越的军队中,还有一个特别的做法。

那就是战马与士兵一样,可以在祠堂中获得灵牌祭祀。

在靖安祠特设一殿,供奉阵亡战马的灵位,让它们也能享受香火。

青牙军的士兵们与战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,就像亲人和兄弟一样。

当战马牺牲时,士兵们同样悲伤不已。

温越的这种做法,让士兵们感到内心温暖,增强了他们对军队的归属感。

听到温越要先去祭奠阵亡的将士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