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八章 玻璃工坊(二)(1 / 2)

明末问鼎 东仙轩辕 3167 字 7天前

刘山君与众人稍稍休息了一会儿,便开始烧制第三炉玻璃,这一炉玻璃将是正式产品,刘山君准备用来打开“市场”的,所以刘山君便命人搬来提前准备好的模压器。

其实这所谓的压膜器说起来很“高科技”,但其实就是用熟铁制造的简易工具,是刘山君几天前画好了图样,命冶炼工坊赶制出来的。

至于用模压器模压玻璃的技术,其实也不是很难,就是在上面抹上一层原料,这种原料是用桐油调和的木炭粉末,用处是防止铸模和玻璃黏合。

当一个坩埚的玻璃液倒入退火通道降温后,就可以将一些玻璃液被倒入铸模。

此时刘山君站在后面,看着罗大眼带人在前面操作,前面两炉玻璃都是刘山君带人操作,罗大眼经过“现场学习”,已经记下了所有的工序,这份学习能力也是很可以的,刘山君对罗大眼也是高看了一眼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,第三炉玻璃液顺着退火通道流了出来,刘山君见状提醒了罗大眼一声,罗大眼急忙便对几个兵丁说道:“快压下铸模压具!”

几个兵丁也是操作了三次,算是熟手,不过使用这个模压工具还是第一次,于是便按照刘山君教授的办法,将模具压下,迫使玻璃液体在模压器中成型。

“嗯,不错。”

此时众人虽然很紧张,但是却没有出错,刘山君见了也很是满意。

大概过了半个时辰,待模压器中的玻璃冷却后,一个圆形玻璃瓶就做出来了。此时众人都围在旁边,看着玻璃瓶啧啧称奇,众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。

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瓶子,而是白花花的银子,是广鹿岛的生计,也是刘山君朝思暮想的军备和钱粮!

此时这个透明的玻璃瓶放在桌子上,在刘山君眼中,这样的瓶子其实很普通,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,放在后世估计也卖不上什么高价。

可是在眼下崇祯年间,这种成色透亮、没有气泡的玻璃瓶却是罕见的珍品,完全可以以高价卖出。如果运到北京城售卖,估计一千两银子都有人要!

不过在登州府的话,刘山君估计价格不会那么夸张,充其量一、二百两银子顶天了,而且还多是有价无市,毕竟登州府虽然是府城,有钱人和达官贵人却比不得北京、南京等地。

就在这时,刘山君拿起玻璃瓶仔细观察,发现玻璃瓶的壁里有零星的小气泡,虽然不是很明显,如果不是仔细观察,基本上是看不到的。

但是刘山君却还是叹了一口气,因为有这些气泡存在,虽然美观上不是什么大问题,依然能够卖一个好价钱,可却会让玻璃瓶变得脆弱,容易破裂。

将玻璃当场商品来卖的话,这些小气泡也许不算问题,可对于刘山君准备攀登的科技树来说,却是很严重的问题。

将来制作光学玻璃,进而制作火炮瞄具、望远镜,里面连一丁点的气泡都不能有,军事装备质量优先。所以现在就要打下基础,决不能在技术上有所欠账。

于是刘山君和罗大眼讨论了一下,二人仔细回忆了第三炉的整个过程,最后觉得应该是澄清的环节没有做透,这才导致出现了些许的小气泡。

找到了问题可能的源头,刘山君便命人在重新做一锅玻璃热液,并且在里面加大了食盐的投放量。

不过这一炉玻璃制成之后,却让刘山君有些失望,这一次食盐放的有些多了,成品玻璃上的气泡倒是基本上看不到了,却让整个玻璃液乳化,做出来的玻璃瓶变得不再透明,就如同是后世的磨砂玻璃。

“既然是这样,那就换一个思路吧。”

刘山君心中想着,随即命人再次准备原料,又烧了一路玻璃溶液,这一次刘山君还是维持原来的食盐投放量,不过增加了搅拌的工序,试着能不能将玻璃中的气泡搅拌出去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