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三十章:追相(1 / 2)

刘玄德之幕府,文武云集,一时俊彦之选,但并没有减少刘备的担忧。

一个人坐在冷清的私室,刘备想起了他和杨修的一次对话。

那还是去年,他将要带兵南下入蜀,当时杨修作为他的记室曾和他谈过一次话,说的是朝中局势。

在当时,杨修直言不讳让刘备选益州为根基,并断言道:

“以弟之见,汉室倾覆之祸就在两三年内,请兄早做打算。”

当时刘备还大吃一惊,只以为杨修因为朝廷对杨氏的清洗使得这位妻弟满腹怨怼。

所以刘备还劝道:

“天子圣明,太师老成,断不至于此。”

那时候杨修只是冷哼,然后摇头不再说了。

本来这事刘备都快忘了,但随着他平定益州之乱回朝后,他就越发觉得杨修说得有点道理。

那就是好像太师并不是那么简单,甚至天子也未必那么圣明。

实际上,对于天子刘协他是很有好感的。

虽然当时他还在关东为将,但却对刘协多有好评,甚至要远远好过对于他当时的主君刘辩。

因为在刘备看来,刘辩权力手段过于粗暴了,他如何用自己的?让自己带着张飞直接杀上殿堂屠了袁氏一门众。

这等粗暴血腥的事,纵然在整个汉家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。所以当时的刘备纵然对于汉室有感情,但对于刘辩却是有怨言的。

而反观当时的刘协如何处理这等权利易代的事情呢?

他不仅能从宦官和关西豪族的乱斗中抽身而出,而且能迅速找到破局的关键,也就是河东的董卓。

而且在董卓迅速回长安的时候,果断将大将军和太尉的权力全部交给董卓,形成了董卓在外,他在朝的局面。

也正是这样英断的决策,关西不仅迅速从政变的混乱中走出,更是形成了天子与太师的双重格局。

甚至当时刘备还听过一个故事,说当时天子刘协处理政务的时候是如何果决不为下蒙蔽。

因为缺少具体的政务经验,刘协并不能在政事中给出很好的建议,所以他常诏臣下入宫咨询。

但刘协这人很有权力的禀赋意识,他明白纵然是看着老实的关西士们也不能多信任,所以他每每遇到政务总会喊三名臣下入宫,而且每次都是单独召见。

召见时,他也不将奏牍的具体文书给臣子看,而是让尚书那边抄录其中一段,然后让这臣子点评,如是三次,刘协就获得了不同角度的思考,也不虞那些臣子为了门户私计乱发言。

也正是如此,刘协能很快稳定朝野,也让董卓看到了他的价值,所以二者乃能安。

当时,刘备就曾对张飞感叹:

“一少主能临朝而威断如此,昔始皇帝不过如此。”

而对于董卓呢,刘备就更加了解了。

在刘备看来,董卓是仅次于皇甫嵩的汉室大帅,是刘宏留给汉室的最后瑰宝。有其人秉断军机,调度关西诸军,关东再无速胜机会。

而事实也是如此,自从董卓主持关西的军事后,两京之间的角逐,关东这边是一败再败,直接丢掉整个崤函通道,退往了新安。

所以在关东这边发生甘露之变,刘备仓皇出走的时候,想都没想就往西奔,因为在他看来,唯有西面那个汉还有机会匡扶汉室了。

而之后,董卓带着天子出京五里迎刘备,就更让刘备以为大汉中兴有望了。

而刘备对于董卓和小皇帝的看法发生转变却是在他入蜀平叛的时候。

当时刘备临危受命,小皇帝刘协情深意切,他大为感动,所以不顾危险,只带五千不到的兵马就火速南下平叛。

谁都明白这一去几乎就是送死。

但刘备最后成功了,但他却感受到了羞辱。因为董卓竟然暗自安排了李傕在武都,最后直接抄了成都。

刘备功为毕是小,但李傕却因为抄掠而毁坏了成都半城,数十年积谷毁于一旦,就是大了。

那一次,刘备就明白董卓的格局是如何了。

说到底,大汉的未来和前途在董卓看来并不如他的权位巩固更重要。

而刘备对于刘协的看法转变也是自那开始。

战后,他上表刘协,弹劾李傕的凶暴蛮横,侵杀益州民户的行举,但皇帝给他的回复却是平平淡淡,只问他何时归军。

而之后呢?等他率军回长安的路上,又上表给刘协说了大汉现在的问题所在,意图革新士大夫风气。

然后刘协又再次激动回书,言此亲切,以天下要尽付皇叔的态度来让刘备回京全权处理这事,更是任命刘备为京兆尹。

当时刘备那个激动,以为大汉终于要有转变了。

所以一路上,他仔细构想着自己对改革的规划,对关西的局面如何应对,然后火速回长安。

但这一次直接面天子,刘备内心的失望却更加严重了。

本以为天子会和他说很多,会谈及关西未来的走向。但刘协却问了一些这样的话。

他开口问刘备的第一句话就是:

“皇叔在蜀中做得好。”

刘备正要谦逊几句,刘协就问道:

“吏士都撤完了吗?”

当时刘备还愣了一下,然后才回道:

“都撤完了。”

然后刘协就问到了关键:

“兵有几多?”

刘备踌躇了一下,还是俱实告诉:

“本有兵五千,之后入蜀又得兵两万,这些都随臣一并北还了。”

之后,刘协就沉默了。

而当时刘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,就打算谈后面对关中各郡改革的事情。

但天子忽然就转移了话题,说:

“皇叔,要恭喜你了,得子之喜可如何?”

刘备明白天子的意思,他在回师的路上刚刚知道家中的妻子为他诞下了儿子,他还没来得及给儿子起名。

于是刘备只能恭敬回道:

“谢陛下。”

之后,刘协就没有再谈这事,只是嘱咐宗人那边送礼物到府上,最后他对刘备道:

“你后在京兆尹上,用不得如此多兵,你将军隶在西园,然后就去上任吧。”

刘协话说到这里,刘备能如何?只能伏首谢恩退下了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