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二十四章:来使(1 / 2)

太武三年,五月三日。

在袁绍意在料军北上的时候,远在三百里外的京都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。

他是来自关西的使者,法正。

法正自在成都变乱后被刘备所救就和刘备相善,因为最后的大功被李傕夺走,刘备战后并没有得到开府的机会,所以法正依旧与刘备只是朋友关系。

这一次,关西朝庭委命法正去京都和泰山军谈判。

当法正从渑池的大营单车向东的时候,他被泰山军的游奕给拦截了,而得知法正是关西的使者,这些人带着法正一路向东,终于在五月三日这一日抵达了京都。

再一次回到京都,法正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。

车队是从西面的雍门进入的,而法正一入城就发现都内的人很多,而且都随着带着符节,时不时就会有巡视的泰山军军吏上前盘问。

而就在法正掉过头去,准备看向另外一边的时候,忽然道左发生骚乱。

两个作寻常打扮的男子直接从人群中挤开,就准备从洞开着的东门出逃。很显然,这两人必然是察觉到了什么,自觉潜伏不下去了,所以才拼死一搏。

而两人的意外行为也吓了那边巡查的泰山军军吏,但很快他们就反应过来,准备抽弓射箭。

但就在这个时候,从道上奔来一个黄衣骑士,手里举着一柄矛矟,眨眼间就追上了一人,随后用矛矟将此人钉死在地上。

另外一人听到同伴的哀嚎,脚步更快了,但还没走两步,后面一串绳索就逃在了他的身上。

随后那黄衣骑士就拽着绳索将这人拖曳了回来。

等这人遍体鳞伤的被拖回来后,两边的泰山军军吏们忙一拥而上将他擒拿。

最后,这些军吏看了那黄衣骑士的臂章,然后对此人行了个军礼,然后就扭送着细作回衙寺了。

他们要尽快对此人进行审讯,看到底是哪一方的势力。

而这一场景落在法正眼里却是心头直突突,因为他担心眼前这两人是他们关西这边派来的。

虽然他并不参与关西的谍报工作,但他还是非常清楚朝廷对京都地区的渗透是从没有间断过的。

甚至之前谍报工作被那个贾诩主持的时候,还做出莫大的功绩。据说关东天子刘辩和何进的甘露之变就有关西的大推手。

但这一直是据说,从来也没得到验证过,不过自此法正却对那其貌不扬的中年人贾诩有了莫大的兴趣。

其中还发生过一些趣事,但也已经是后话了。

此刻法正因为担心这两人是自家的细作,可能会影响他的出使工作,所以故作疑惑的问车架边的一位泰山军吏:

“徐君,不知道那位黄衣骑士是何许人,望之龙腾虎跃,不似常人。”

那姓徐的军吏正是控鹤军的徐盛。

此前他随军主赵云刚移军到新安就得军主命令,负责看护这一位所谓的关系使者,护送他入京。

徐盛本来就对这事不情不愿的,毕竟他好歹是前军营将,虽然前营正在补充编制还未形成战斗力,但也不至于做个护卫吧。

所以此刻他听法正的问话,讥讽道:

“你心虚什么,不就是抓了个细作吗?这段时间,这京都哪天不抓三四十个,听说廷尉那边都厌烦了,但没办法,谁让他们就干这个活呢,咱们也没说厌烦了打仗,是不是。”

法正僵硬的点了点头,随后又端坐在车上,他自然感觉出徐盛的恶意,所以也不再多说。

反倒是徐盛沉默了一会,主动道:

“法君,咱也不知道你来做什么,但就咱来说,其实你大可不必冒这个风险。你关西的想法不就是那明摆着的吗?但你们想要的东西在战场上都没拿走,还想在谈判中拿回?所以如果我是你,我会立马掉车回去,至少还能保住一命。”

法正艰涩的抿了下嘴唇,却发现自己口中完全就没有吐沫,他强笑道:

“贵军和张王的风范可不像是会斩来使的样子,徐君,我待你诚心,你莫骇我。”

徐盛耸了耸肩,随后对法正道:

“你也不用拿这话顶我,咱们泰山军也不在乎你这小命。可咱们不在乎,可不代表别人不在乎啊。”

说完徐盛向着道边一群人努努嘴。

法正随徐盛看去,正好看到一群半大孩子的少年正仇恨的看着他,手都藏在衣袖里,仿佛随时会抽出一短匕就冲过来。

法正一惊,忙问道徐盛:

“徐君,这些都是谁家孩子,如何这般神色。”

却听徐盛道:

“还不是你们造的孽?这些人是当年关东军在崤函通道阵亡吏士们的子弟,他们的父兄很多都是死在你们关西人手里的,而你偏偏招摇,非在车上悬挂个什么天子节仗,挂关西旗,你说遭不遭恨?“

法正看到一个小孩个子甚至都没有自己的车轮高,却对他透露出极端残忍的眼神,心中就惊了。

他最后还试图确定:

”我作为关西的使者,你们应该会保护我吧。毕竟两军……”

却不妨被徐盛打断了,徐盛歪着头非常认真的告诉法正:

“别在念这一套了,记住我刚刚说的,你是生死我们压根不在乎,就如同你要来做的事,我们也不在乎。我们泰山军之奉行一套,以牙还牙,十倍还之。你关西既然敢出崤函,就别说其他的了,到时候战场上见吧。”

徐盛最后还说了一句让法正破防的事情:

“再且说了,你的性命连你们自家朝廷都不看重,我们看重什么?”

这句话直接让法正哑然,继而沮丧。

因为徐盛说的对的,他法正确实有点不被朝廷所容了,而这还要归结于成都之事。

此前他和刘璋一并入蜀送贺礼,却不想风雨突变,他和刘璋一步步被推到了反叛的道路上。虽然他法正是被逼的,但在天子刘协看来,这就是背叛。

刘璋、法正这些人都是刘协的潜邸旧臣,不仅仅是君臣,更是朋友。但现在朋友和臣子双重背叛,使得刘辩再不能信任法正。

而一旦法正失宠于刘辩,蜀郡太守李傕就弹劾了法正。在成都时,法正帮助刘备屡屡制约于他,李傕早就想报这个仇了。

于是法正三次被提调廷狱,被审问的还是在成都叛乱的一些事。

最后是刘备多方营救,法正才被放出,但也只能领了这个高风险的活离开长安了。

不过此时法正单车出使的窘迫倒不是因为这个,刘协再如何也不会降低使团的配置的,毕竟这是关西第一次出使泰山军,代表的是汉室的颜面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